智慧城市建設強調信息化、城鎮化、工業化的融合,因此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。所以,如何實現數據共享打破數據壁壘,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。同時,要實現跨界整合,需要大量企業共同參與。
智慧城市的概念與特征
智慧城市并不是智能城市或數字城市,實際上在城市發展過程中,強調全方位的整體發展,著眼于多樣性和長遠性。并且,利用信息技術,以整合、系統的方式管理城市運行,讓城市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。
推進智慧城市建設,是為了給企業提供優質發展空間,為市場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質,令城市成為適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城市。城市變得更具“智慧”后,將提高城市空間可達性,使城市更具活力。
所以,智慧城市是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,做到城市規劃和管理更智能,資源分配合理充分,城市環境保護到位,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。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全面物聯,充分整合,激勵創新,協同運作。
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及問題
今年作為“十三五”規劃的第一年,在對智慧城市規劃中顯示,投資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。數萬億的市場大蛋糕,吸引無數企業爭相布局,各地也積極響應。截至2015年9月,已有500多個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。
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,為未來城市發展展現了一幅美好藍圖。但作為一種以科技為核心推動的城市發展戰略,智慧建設建設仍然面臨著不少問題。
一是物聯網的發展還不盡人意,核心技術缺乏國家標準。例如,在關鍵的超高頻領域,標準是由國外組織空間。未來在建設智慧城市時,若按照國外的超高頻領域標準,需要支付大量專利費用,大大增加企業成本。
二是國家信息安全問題。智慧城市覆蓋面廣,涉及數據多,且其中所需的傳感器網絡、云計算、超級計算等主要被國外企業掌握,這會對國家信息安全有著重要影響。因此,未來需保證信息不被泄露,企業商業機密及國家密集等不被獲取。
三是企業技術研發水平薄弱,技術創新不高。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物聯網領域的企業,多為中小型企業,受限于資金實力,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不足。
智慧城市的未來需求
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今天,智慧城市的理念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。憑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,中國能夠減少經濟危機的影響,并運用全新的智慧,開拓新的產業和新的市場,走出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。
但在推動智慧建設的同時,需要盡快掌握其中所包含的核心技術,以及不可忽略對信息產業和信息安全帶來的影響。只有突破核心技術,并加強相關技術集成創新,才有可能建設自主可控的城市。
所以說,建設好智慧城市是關系我國民經濟轉型、改變發展模式和做創新型國家的最重要的戰略之一,也是擴大國民經濟內需的最重要的拉動力量。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會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,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《2016-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》預計,到2021年,我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8000億元。